DB2305∕T 030-2024 大豆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双鸭山市)

ID

5FF038428D1B4A75B7006479E4C14DB1

文件大小(MB)

0.29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16 DB2305,双鸭山市地方标准,DB2305/T 030—2024,大豆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2024-08-30 发布2024-09-30 实施,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05/T 030—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双鸭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宝清县小城子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亮亮、杨晓贺、顾鑫、张茂明、于昌红、高忠臣、高雪冬、邱磊、王自杰、,丁俊杰、张家智、靳晓春、李如来、刘伟,DB2305/T 030—2024,1,大豆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菌核病的防控原则、防治方法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大豆菌核病,指由核盘菌侵染大豆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大豆茎基部和叶片(田间症状见附录A),4 防控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经济、有效、简易和安全的防治策略,使用农,业防治,在必要时可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5 防治方法,5.1 农业防治,5.1.1 品种选择,选择株型紧凑、尖叶或叶片上举、通风透光性能好的耐病品种。种子质量达到GB 4404.2 的标,准,DB2305/T 030—2024,2,5.1.2 控制种植密度,合理密植,增强大豆通风透光,5.1.3 消灭菌源,秋季深耕土地。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发现病株及时拨出,带到田外深埋10 cm以下进行处理。封,垄前中耕培土,破坏萌发的子囊盘。收获后,及时对大豆病残体进行清除和深埋处理,5.1.4 合理轮作,避免重茬、迎茬或与豆科作物连作,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实施3年以上轮作,5.1.5 水肥管理,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N、P、K合理搭配,避免过度使用氮肥。排水不良的地块,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5.2 化学防治,5.2.1 防治时期,最佳防治时期为大豆盛花期,5.2.2 药剂选择,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化学防治用药要严格执,行GB/T 8321、NY/T 1276等有关规定,6 档案管理,建立田间档案,记录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采购记录及肥料、农药使用记录;,种植全过程农事活动如整地、起垄、播种、水肥管理、病害防治记录;收获、贮藏记录。档案记录,应真实准确,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DB2305/T 030—2024,3,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豆菌核病田间症状描述,A.1 大豆菌核病症状,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倒伏地块更易发病,主要为害植株地上部分,A.2 侵染时期,A.2.1 苗期症状,苗期侵染主要在茎基部并逐渐向上扩展,产生深绿色水渍斑,其上生白色菌丝,病势加剧,后幼苗倒伏、死亡,大豆菌核病苗期危害症状见图A.2.1,图A.2.1 大豆菌核病苗期危害症状,A.2.2 成株期症状,成株期侵染主要在主茎中下部分权处产生白褐色病斑,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鼠粪状菌核,后期,遇干燥条件易折断,结英少或不结英,茎部皮层会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状,严重时全株枯死,大豆菌核病成株期为害症状,见图A.2.2,DB2305/T 030—2024,4,图A.2.2 大豆菌核病成株期为害症状……

……